新闻

2022年11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- 2022年11月
收集学习数据 记录知识历程 数码化校政 共创教学新里程
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秉承「明智显悲」的校训精神,以六育兼重为目标,透过传道授业令学生知自爱,明责任,成为真正的沈中人(BSCers),既懂得慈悲(Beneficence),又待人真诚(Sincerity),能自信面对人生(Confidence),成为服务社会,贡献国家的人才。吕恒森校长一直以「实现行政数码化,利用大数据打造廿一世纪技能为主导的学校」作目标,通过收集功课和测验数据,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程,进而针对其学习表现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援,终令学生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表现节节上扬,不同学科成绩均见提升,增值指数一直稳步上升。
增拨资源 培养学习好习惯
吕校长观察到校内学生个性谦逊、积极好学,然而近年因疫情转变,教学模式产生变化,因而思考如何建立一套持之有效的学习方法。学校展开「三年学校发展计划」的新周期,以「自信坚毅、装备未来」为主题,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、自学能力和学习技巧。「除了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班分流外,学校亦投放额外资源予主科进行小班教学,在各科组的协作下,进一步调整课时。我们会在每个学期重新审视学生学习进程,按学习的进度更新编班,紧贴同学的学习基础,同时透过课后支援,如高中精英培训计划、英语加强班、数学拔尖班等,因材施教,达到提升成绩的最佳效果。」
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,学校近年与成长思维教育协会合作,邀请专业教育学者与教学团队设计校本教材,同时通过增加教师培训,协助学生规划学习方向及目标,深化学习技巧;亦将校内的自修室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,鼓励学生留校学习,主动向教学助理和老师讨教,冲破学习难点。
自家制数码化教学管理平台 建立精准学习模式
学校于两年前开始推行线上课业系统,校内平台中设立课业规划表,供学生输入课业记录,建立个人学习历程,从中学会透过科技进行知识管理。系统既能收录数据进行记录、分析,并能全面地呈现学生的整体学习进程,同时有助校内管理教学资源和数码学习资源,提升学与教效能。吕校长指出:「学校透过课本系统收获硕果累累,在学校管理、学生课业表现和科研进度上都取得重大的跃进。」
学校会依据平台数据,按学习程度开设留校提升班或其他学术支援。这比起单靠期中考试,更有效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进度和难点,从而提供最适切的支援,大大提升学与教效能。近年进行,学生成绩增值接近100%。今年在「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」中,有学生通过甄选,在学期间已成功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直接取录,成效可见一斑。
重视语文学习 「闻」而后「思」并「修」
语文学习是知识的基础,学好两文三语是未来投身社会的最大助力,因此学校既增拨资源额外增聘外籍英文老师外,亦为初中学生提供额外资源学习中、英文知识。为配合学习多样性,老师按照各级学生的教学需要及进度,设计Module Booklet,当中有清晰的分类,让学生能透过不同课题丰富自身的生字词汇、词汇运用、文法、句式结构和写作技巧。针对英语学习,教学团队亦设计语文手册(English Handbook),内容涵盖语文文法运用,如词类、句法成分、时态等,让学生时刻都能巩固英语基础,温故知新。
吕校长直言:「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增加日常的应用机会,因此我们将戏剧元素融入英语课程,更将音乐和英文结合,每年举行英语音乐舞台剧,透过读剧、彩排和公演,拉近同学和英语的距离。」学校亦重视阅读学习,致力创造自然的多元语境,校园四处都张贴英文告示和金句,温习区内亦设有英语阁。学校图书馆更在新学年特意编选了全体老师的推介书目,鼓励同学开卷勤读,扩阔眼界。吕校长时常都会借佛陀的「闻、思、修」为例,教导学生将阅读学习分为「前、中、后」三个阶段:前为「带着问题去阅读」(闻),中为「用学到的新知识去思考」(思);后为「实践所学,与他人分享」(修),透过三个阶段,学生除了可从阅读书中增广见闻外,亦能进一步深化知识,交流学术,学以致用。学校更特设「从阅读中学习组」,筹划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,从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。
广增硬件配套 配合时代打造先进校舍
学校深信校舍的整洁和设计是对学生最直接的身教,所以学校积极投放资源,打造简洁而且充满温暖的校园环境。近年,学校增设英语阁,又优化图书馆,让学生能在宁静舒服的环境下享受阅读;亦新设多间STEM活动教室,如D&T Hub及STEM Resource Center,并扩建爬虫阁,鼓励学生透过喂饲爬虫,了解其属性和生存条件,从中达致生命教学。吕校长笑言:「学校是一个陶冶性情的地方,四处可见同学的出色画作和艺术展品,老师亦刻意把钢琴放置在校园内,供喜欢音乐的同学演奏,所以无论是小息还是放学后,校园内都回荡着美妙的琴音。」
丰富活动拓展视野 完善全人学习理念
面对疫情,学校仍然把握机会,尽力突破限制为学生举办一场又一场的精彩活动,如校内首届高桌晚宴、运动竞技日、社际排球比赛、全校数学比赛、英语话剧日等。学校又设有「文化学堂」、「English Wonderland」、「脑力激荡组」、「BSC STEMLAB」、「学生营商体验计划」等特色兴趣小组,借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才艺,提高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委身服务的精神。
与此同时,学校关注初小衔接,提供适应课程,教导中一新生时间管理,传授整理笔记的方法和技巧,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,将短期记忆化成长期记忆。针对生涯规划,学校设立校本初中生涯规划课,协助学生及早认识自我,订定人生目标。校方又与外间机构合作,提供多元化课程、职场考察及工作体验,让学生充分掌握职场资讯及认识基本职场技巧;并透过佛化教育活动,培养积极入世的思想,推动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,实践自觉自利的精神,从而加强对学习和成长的掌控感。